上党梆子的历史介绍

1954年,长治地区将专区胜利剧团和高平县朝阳剧团合并,组建为长治专区人民剧团第分团,专演梆子戏。1956年,组织长治专区戏曲赴京汇报演出团,在京演出了经加工整理的《三关排宴》、《天波楼》、《皮秀英打虎》等传统戏,受到好评,涌现出吴婉芝、郝聘之等一批杰出女演员。

1954年,长治地区将专区胜利剧团和高平县朝阳剧团合并,组建为长治专区人民剧团第分团,专演梆子戏。1956年,组织长治专区戏曲赴京汇报演出团,在京演出了经加工整理的《三关排宴》、《天波楼》、《皮秀英打虎》等传统戏,受到好评,涌现出吴婉芝、郝聘之等一批杰出女演员。1959年初组成山西人民赴福建前线慰问团演出第三团到福建演出。这时,省内计有上党梆子职业剧团15个,演职人员1000多人。另有省戏曲学校晋东南分校1所,为上党梆子培养后继人才。1985年,共有上党梆子剧团12个。

上党梆子在山东菏泽地区和河北永年县还有两个嫡亲姐妹剧种--枣梆和西调。清光绪初年,晋东南大旱,梆戏艺人结伴到菏泽一带谋生,把上党梆子戏传了过去,并在那里开科授徒。后经当地艺人改造、充实,形成了新的剧种,名为枣梆。河北邯郸地区永年县的西调(又名三搭板或泽州调),也是这样形成的。

分享到:

上一篇:上党梆子的鼎盛时期   下一篇:上党梆子的传承发展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