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明昌(1904-1974)又名廉培德。山西省高平县北陈村人。上党梆子须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省分会会员。其父廉挪则是上党梆子琴师,曾在三乐意班、永顺班、大暴戏等班社操琴。廉明昌九岁时随父入大暴戏,拜小双喜为师。师父言传身教,尽心指点,因而廉明昌进步很快。12岁上唱谢师戏《天齐庙》时扮演武松,连椅子都够不上坐。可是他的气质、武功、都博得观众赞赏,叫他“小武松”。
廉明昌16岁就离开父亲外出搭班。他先后住过三乐意班、乐意班(黑蛋戏)、小三戏、万亿班等班社。扮演的角色有《两狼山》的杨继业,《混冤案》的牛万国,《乾坤带》《雁门关》的杨八郎,《秦香莲》的王延龄,《失金陵》的宗泽,《长生殿》的唐玄宗,《挂龙灯》的高怀德,《太平桥》的李克用,《夸官拿府》的尤德安,《举铁龙》《失金陵》的宗泽等,他善于用唱腔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尤德安奉旨来拿秦英时,因为两家是世交,秦怀玉出征时还央他看顾家内老小,秦英又是御外孙,怎么能下手呢?不拿住又如何交旨?处境实在尴尬。廉明昌几段唱腔,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矛盾。他只能求皇姑说服秦英,并担保到金殿会同满朝文武,力保秦英无罪。最后才把秦英拿走。他的这几段唱腔在上党地区是有口皆碑的。又如宗泽在金殿上怒斥金兀术和张邦昌、王充的唱腔,塑造了这一老臣对侵略者的义愤,对卖国贼的鞭挞,真是字字血,声声泪。他明知道敌人已经占领金陵,康王已经逃走,自己免不了一死。但他在临死前要煞煞敌人的气焰,自己死得其所。这种精神都能使金兀术折服。廉明昌基本功扎实,演《太平桥》时,他能头戴硬盔,身着长靠,脚登高靴,从桌子上倒翻下来,落地后如一尊铜像,巍然不动,观众无不惊叹。
1946年廉明昌参加高平朝阳剧团。1954年随团调到专区改组为长治专区人民剧团第一分团。1955年又调回高平,先后任新光剧团团长,人民剧团副团长。退休后死于暴发性痢疾。
廉明昌品德高尚,无不良嗜好。任团长多年自责甚严,两袖清风。他的徒弟有吴婉芝、马明昌、王红孩等人。就是王桂兰、薛万青等都受过他的不少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