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师传指对整个壮剧的发展有较大贡献的艺师。有的创造和发展了唱腔,有的改革了表演程式,有的改进了乐器的演奏技巧,有的表演出色、保存了北路壮剧的本色,有的热心传播北路壮剧。算起来,北路壮剧的师传已有10代。代与代之间都有师徒关系,而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七代第八代和九代还有父子关系。第九代艺师黄芳声小时曾从父习艺对画中幕、演丑角(夜摸)、唱杀鸡调有比较突出的贡献。年青时因当了村干部忙于从政,艺业日渐荒疏,晚年退休,才重操旧业。戏班亦有各戏班的师传。戏班的名称,依所传的师父不同而不同。黄从善所传以“隆”字命名,杨连所传以“同”字命名,黄永贵所传以“和”字命名,如“隆胜班”、“同义班”、“共和班”等等。各戏班在发展中,班主在不同时期另定戏班名称,有的按地名而立,有的是群众依据喜爱而立,名堂很多。各戏班出于对师父的崇敬,一般都列有历代教师的牌位,演戏时设香案置中幕后,日夜供祭,香火不停,演戏结束才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