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初期,以演生活小戏为主,旦角戏非常多,无论大小剧目总离不了旦,而且都是载歌载舞,所以特别讲究台步身段的运用。因而老艺人们就在台上狠下功夫,他们除了吸收其它剧种特长之外,还创造出很多独特的步法,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演。此外,又利用耍丝线尾子和手帕以表达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其表演形式分述如下:台步功
园场
采茶戏的园场讲究“细、稳、飘”,即步子要跑得相当细,还要跑得稳,身子和屁股不能乱晃,又要跑得轻盈飘逸。有很多旦角演员,练习跑园场时,用一个鸡蛋夹在两大腿之间进行练习,迫使自己的步子要迈得小,否则鸡蛋会从大腿中跌下,就说明园场还没有练到家。
蹉步
采茶戏旦角用得最多的一种步法,因它表达各种尽情或行路都 可用。表演时两腿伸直并拢,上身保持平稳,脚尖点地,快速向前移动,一眼望云,似溜冰一样行进。
碎步
尽情兴奋或精神压抑都可以用,表演时右手挽袖过头,左手挽袖平胸,身子保持平衡,似雕塑一样,两腿并扰夹紧,双腿贤紧靠,行走时脚跟落地,脚尖翘起,首先原地踏步,以后缓慢地移动,边走边快。
闪步
表达喜悦或悲愤之时急速行走的心情,表演时,上身保持平衡,两手高举过头,手心向上成弧形,脚尖落地,收小腹用暗劲将身子弹起,闪步交替前进,身子上下不仃地闪动,头上的装饰品随着簌簌作响。
点步
表现边行走边说话时用。表演时一腿在前稍蹦直,一腿在后微曲,成剪刀形,前腿一点象开步,后脚伸直像紧跟,但仍在原地踏步,身子一俯一仰,两手微微摆动,给人感觉在行走。
云步
神仙腾云驾雾或过独木桥等都可用。表演时上身保持平衡,姿态各异,双脚并扰,两腿夹紧。行动时,脚尖同时翘起摆向一边;继而脚尖落地,脚跟翘起跟着摆,互相交替行进。
水波浪
行船或作舞姿都可用。表演时一手翻袖举过头,无水袖以兰发手反托亦可,另一手翻袖平胸,两腿并拢,时曲时伸走点步,身子时高时低,侧身前进。
八字步
高安彩茶戏初期,都是男扮女装,扮的全是小脚妇女形象,走的全是八字步。表演时两腿蹦直靠紧,脚尖翘起,脚跟落地,交替行进,屁股微微扭动,极似小脚妇女。
婆旦步
两腿蹦直,收腹,低头弓腰脚跟落地,脚尖翘起,走八字步,进三步退一步,表现小脚婆娘踉跄先进之状。已故老艺人彭甫走这种步法极妙。
手帕功
耍 帕 表现人物兴奋之时用,如《四九看妹》的银心,《补背褡》的干妹子等。表演时手用暗劲将手帕一抡,使手帕像伞一样张开,继而用食指尖顶着旋转,以身段步法,耍出各种花样,优美异常。
抛帕 表达人物高兴时用,如《牙痕记》中的李氏,《补痛褡》的干妹子等。表演时右手握帕,边唱边耍巾花,极度高兴时,手帕往上一抛,一个大转身又将手帕接住继续耍。
绞 帕 高兴、焦急两种心情都可用。表演时左手执帕一端,右手执帕另一端,高兴时快速绞动,焦急思考时缓慢地绞动,最后往上一抛,用手接住亮相。
拉 帕 调情、生气都可用,如《四九看妹》中银心握帕叉腰站在一旁生气,四九拉住手帕的另一端求情,接着三拉,最后两人握帕同时做鹞子翻身亮相。
丝线尾子功仙人背剑 当人物非常兴奋之际,赏手握披在前面的两股丝线尾。配以身段步法,边唱边舞,最后左手将丝线尾平胸一挽,右手将另一丝线尾挽向背面甩上左肩,成背剑状亮相。
水中照镜
人物心情愉快时,手耍线尾花跑园场,表示手舞足蹈手将线尾平胸一挽,右手握另一线尾反手向上,一个小垫步侧身亮相,作照镜状。
绞麻花
人物极端焦急痛苦之际,左手握线尾中段,右手握线尾末端,在胸前急速转动,时而前进、后退、园场等,最后左手将线尾往后一甩,一个鹞子翻身线尾飞起亮相。
双星拱月
人物心情愉快或焦急时都可用。如《采桑》中茶香急着要去桑园约会时,赏两手执线尾,反手举过头,作拱月状,脚下走碎步,边唱边舞,身子时高时低地不断扭动,煞是好看。著名花旦彭金花表演这一动作特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