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表演时通常由一人扮作茶公,两人扮作茶娘,在歌舞中穿插一些有情节的生活小戏。桂南采茶戏中演唱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的被称作“采茶串古”,多为喜剧、闹剧。另外还有一些受彩调影响而出现的剧目,如《卖红线》、《卖水粉》、《卖杂货》、《斩柴得妻》、《剃头二借妻》、《虔诚娶妻》等。后因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避难广西的粤班影响,桂南采茶戏中后来出现了《倒乱鸳鸯》、《高文举》、《陈三磨镜》等大戏,总体风格发生较大改变,已不再是早年的采茶小戏。桂南采茶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为锣、鼓、钹、木鱼、唢呐、笛子、二胡,道具有彩带、钱鞭、花扇和手绢等。其演唱曲牌,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各地民间小曲而成。唱腔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地老话为辅,念白多为韵白。
采茶以载歌载舞的形式独立演出,经常是一男二女三个人演唱,三个彼此以哥妹相称,男的称阿哥,女的叫大妹、二妹,大都由男演员扮演,直至后来演戏了,才由多人上台演唱。演唱曲调,起初比较简单,一般唱曲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其次序是:(1)恭贺、参拜(包括开台茶):演出之初,向戏主和观众恭贺吉庆,内容上多属封建意识的东西。(2)开荒:表现锄地、播种茶籽的歌舞,动作健康有力,生活气息浓。(3)探茶:探望茶树生长情况,“烧茶山纸”,祈求山神土地保祜茶叶丰收,有迷信色彩。(4)采茶:一男二女摘茶舞蹈,边歌边舞,动作优美动人。(5)炒茶:制茶的过程,热烈紧张。(6)卖茶:制茶后,妹妹送哥去卖茶,风趣横生,令人喜悦。整个唱曲是通过种茶的全部劳动过程,反映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和丰收喜悦。后来自广东信宜的老艺人莫五来玉林演采茶后,在“十二月采茶”前又加唱“参拜”、“采茶”。
“唱采茶”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又促进曲牌进一步发展。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各地民间小曲而成。采茶艺人在“唱采茶”演出中间,直接插入一些民间小调来演唱,既可活跃场面,又丰富了演出内容,常在演出采茶中间,观众送“封包”时插入演出,其次序大致如下,①恭贺、参拜;②民间小调;③点茶;④探茶;⑤民间小调;⑥采茶;⑦民间小调;⑧炒茶;⑨卖茶;⑩撑船,小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