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汉剧四大名班

常德汉剧源远流长,它孕育于旧常德府属武陵、桃源、汉寿等县城,流布于洞庭湖区、武陵山系、辰水、沅水、澧水流域,远涉鄂西南、川东、黔东一带。

常德汉剧源远流长,它孕育于旧常德府属武陵、桃源、汉寿等县城,流布于洞庭湖区、武陵山系、辰水、沅水、澧水流域,远涉鄂西南、川东、黔东一带。常德汉剧1日称“常德班”、“沅河戏”,自清末以来形成的瑞凝、天元、文华、同乐四大名班,曾将常德汉剧的艺术水平和传播范围一度推向到一个至高点,对常德汉剧文化的发展起到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瑞凝班

瑞凝班四大名班中建班最早的戏班之一。相传起源于明代,早期班史难考。该班是乾隆末年常德府“老郎庙”筹建戏班之一,在常德府四眼井巷有长期“官店”(艺人宿舍)。该班兼营旅店,多湘西、黔阳等沅水上河(游)客商,故瑞凝班的戏颇受上河观众喜爱。

天元班

天元班亦为常德汉剧四大名班中最古老的戏班之一。相传起源于明代,1595年(明万历23年),常德籍戏剧家龙膺之得力门生朱之番中状元后,曾为天元班题写班牌。天元班还是乾隆末年筹建常德府“老郎庙”的九个戏班之一。该班在常德府五宫街(今和平西街)有长期官店。

文华班

文华班清道光25年(1845年),桃源县寺坪人李际在自家花园设“文华”戏剧科班,共招收儿童80名,四年学艺期满,转为正式戏班,即为“文华班”。旧例文华班过桃源县境必落李家为“老本家”演出,头本不收钱,以示不忘本。该班亦在常德府五宫街设有长期官店。

同乐班

同乐班该班缘于1885年(光绪11年)创办于湘西花垣的“双美班”,1888年,班主李玉廷将此班迁于常德,改名为“天福班”。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唐才常、陈犹龙等人运动长江各省防军,联络两湖会党开富有山堂(又称富有票),组建自立会和自立军,陈犹龙统左军,驻常德。李玉廷为常德自立会及左军骨干,部分天福、松秀班的艺人也加入了富有山堂。1900年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继续镇压维新派,唐才常等两湖维新派人士被杀600多人,常德自立会和左军瓦解,李玉廷遭到朝廷通缉,他被迫丢下戏班离开常德,下落不明。天福、松秀班被迫解散。出道天福班、时为天元班名旦的胡金云与讼师刘小霞合作,并取得木材商文竹婆的资助,拉天福、松秀班成员组建同乐班。该班亦在常德府雷祖殿(今和平西街)设有长期官店。

自此,天元、瑞凝、文华、同乐常德汉剧“四大名班”正式形成,在常德府城共同演绎梨园春秋,成为风云一时的文化现象。戏曲剧种。以湖南常德、桃源、汉寿、慈利为中心,流行于洞庭湖西岸各县及黔阳、湘西自治州一带,并远及湖北西南部和贵州东部地区。兼有高腔腔系、弹腔、昆曲3种声腔,现以演唱弹腔为主。它与荆河戏、巴陵戏的声腔、剧目及表演风格大体相近。

分享到:

上一篇:常德汉剧唱腔   下一篇:广东汉剧的基本唱腔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