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的知识

上党梆子也叫东路梆子,明末清初起于今晋城一带,因流行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古上党郡)而得名,当地人称其为“大戏”。

上党梆子也叫东路梆子,明末清初起于今晋城一带,因流行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古上党郡)而得名,当地人称其为“大戏”。清代中叶上党梆子曾流传到山东菏泽和河北邯郸,形成山东枣梆和河北西调两个剧种。

上党梆子的唱腔音调高亢活泼,粗犷朴实 ,音乐曲调丰富,音响强烈。多用直出直人,强烈明快,侧重唱念工夫。表演上粗犷刚健,以板腔体为主,也用曲牌体,同时吸收了啰啰腔、昆腔、赚戏、皮簧的曲调。上党梆子的行当有须生、净角、青衣和武小生。

上党梆子剧本现在存有400余个。其中表现杨家将、岳家军的剧目较多。《闯幽州》、《雁门关》等都是代表性剧目。解放后,表演家们创作和新编了现代戏《十里店》、《山村供销员》等,受到了戏迷的欢迎。

分享到:

上一篇:上党梆子的主要剧种   下一篇:上党梆子知识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