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的源起

关于“二人台”的发源地,目前说法不一。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二人台”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流行于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四省区。

关于“二人台”的发源地,目前说法不一。较为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二人台”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流行于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北四省区。明清时期,在民间社火玩意儿中盛行一种表演形式,配以笛子、四胡等乐器伴奏,“人们围坐,尽欢而散”,所谓“打坐腔”。随后,“打坐腔”又从“社火玩意儿”(如秧歌、高跷等)中汲取营养,并融入“戏”的要素,从而出现了“二人台”最初的雏形。

“二人台”的兴起、发展与清朝中叶以来内地贫苦老百姓走西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农民为生活所迫,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遥远的地区垦荒、挖煤、拉骆驼、做小生意,他们生活的苦、创业的难、真挚的情,化为早期“二人台”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和绵厚苍凉的醉人曲调。

“二人台”成熟的标志是《走西口》问世。1986年,山西河曲县一老艺人在唐家会村发现了一份抄于清光绪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有《走西口》戏文手抄本,戏文反映的是“咸丰五年”即1855年发生的事情,虽然与现代《走西口》有一些差别,但已经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说明“二人台”已经演变成了“戏曲”,而且有了自己的代表剧目。

分享到:

上一篇:二人台的发展   下一篇:二人台的历史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