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九龙山,重峦叠嶂,茶林逶迤,是赣南采茶戏的最早发源地。在这个充满绿意的世界里,流传着许多古老的采茶歌,也流传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唐玄宗时期,一批批南迁的中原汉人经过安远县九龙山麓,其中,有一对男女停住了匆匆的脚步。男子是当时的宫廷乐师,名叫雷光华,因他和宫廷歌女产生爱情,犯了宫禁,于是相携逃出宫廷。逃避死罪的他们,随同中原汉民辗转南迁,逃到赣州后,隐居在安远九龙山开荒种茶,改姓为田。由于雷光华能歌善舞,农事之余便不忘所好,教农民唱茶歌,玩茶灯,将采茶劳动动作与当地民歌糅合在一起,借用当时盛行茶区的马灯、龙灯和狮舞形式,编成了“九龙山摘茶”等采茶歌舞,亦名茶篮灯。宋朝以后,安远九龙山一带已是江南著名茶区,茶区里九株特别好的茶树远近闻名,新茶上市,行商坐商如云,各行买卖兴隆。和茶叶一起繁荣起来的,当然还有赣南采茶歌舞“茶篮灯”“茶灯戏”……至今,许多民间的采茶戏班里都还会供奉祖师爷“田师父”。
戏曲专家们说,采茶戏不可能是某个人发明的。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土生土长的剧种,它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般认为,采茶戏于明朝中叶开始流行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