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戏是全国唯一以茶文化发展而成的独立剧种。
关于粤北采茶戏的来源,民间至今有几种说法:有的认为来自江西赣南的采茶戏,有的认为来自湖南道州的采茶戏,还有的则认为是由粤北本地的“花灯”“纸马”等民间歌舞发展形成的。戏曲专家认为,粤北采茶戏是在粤北山歌、山调和民间灯彩歌舞的基础上,吸取赣南和湖南益州民间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戏种。
据史料记载,采茶戏最早形成于明末江西赣南的安远县,从元宵、春节时的“九龙茶灯”发展成赣南采茶戏后,分别经大余、粤北南雄梅岭古驿道及“三南”(赣南地区的全南、龙南、定南三县)传入粤北和粤中东江、韩江流域,再与当地山歌结合,最后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粤北、粤东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旧称唱花灯、唱花鼓、采茶戏、大茶或三脚班,以韶关市为中心,主要流行在粤北的南雄、始兴、曲江、仁化、乐昌、乳源、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佛冈、清远、英德、连县、连南、连山等县,是广东六大剧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