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南采茶戏的演出特点

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

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表演时通常由一人扮作茶公,两人扮作茶娘,在歌舞中穿插一些有情节的生活小戏。桂南采茶戏中演唱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的被称作“采茶串古”,多为喜剧、闹剧。另外还有一些受彩调影响而出现的剧目,如《卖红线》、《卖水粉》、《卖杂货》、《斩柴得妻》、《剃头二借妻》、《虔诚娶妻》等。后因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避难广西的粤班影响,桂南采茶戏中后来出现了《倒乱鸳鸯》、《高文举》、《陈三磨镜》等大戏,总体风格发生较大改变,已不再是早年的采茶小戏。桂南采茶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为锣、鼓、钹、木鱼、唢呐、笛子、二胡,道具有彩带、钱鞭、花扇和手绢等。其演唱曲牌,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各地民间小曲而成。唱腔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地老话为辅,念白多为韵白。

分享到:

上一篇:三脚采茶戏   下一篇:英山采茶戏的传播与发展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