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采茶戏源流

五华采茶戏源自江西省赣州九龙山,至今有200多年历史,最初被称为“三脚戏”,仅有一旦一丑或二旦一丑。后来经五华老艺人的传承、开掘,逐步发展成为生、旦、净、末、丑齐全。

五华采茶戏源自江西省赣州九龙山,至今有200多年历史,最初被称为“三脚戏”,仅有一旦一丑或二旦一丑。后来经五华老艺人的传承、开掘,逐步发展成为生、旦、净、末、丑齐全,以“步子、袖子、扇子”和“手巾花”为主表演风格的五华采茶戏。由于它表演的动作来源于茶农采茶、制茶、上山、下山等劳动中创作的艺术动作,故“三脚戏”被改称为采茶戏,俗称“大茶戏”,亦被誉为粤东采茶戏。

据《五华县志》记载,五华采茶戏大约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从江西赣南流传过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岭山笔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为队12人,手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絮如绛纱,以组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月采茶,俗称‘茶篮灯’、‘灯子戏’。”可见采茶戏很早就在粤东客家地区流行。

五华采茶戏源于生活,乡情浓郁,唱词和念白以纯正的客家话为语言标准,通俗易懂。采茶戏的唱腔有几种曲牌,有的也辅以板式变化,多以五字句、七字句较多,也有三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但随着戏曲剧情、人物性格的不同,也起了相应的变化。音乐演奏器乐有高胡、二胡、扬琴、三弦、笛子、唢呐、大鼓、大锣等。

分享到:

上一篇:五华采茶戏的表演特色   下一篇:蕲春采茶戏的伴奏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