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采茶戏流行情况

采茶戏能在钦州长演不衰,除了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解放后各级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大力扶持民间戏曲,提高其艺术水平。

采茶戏能在钦州长演不衰,除了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解放后各级政府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大力扶持民间戏曲,提高其艺术水平。尤其是文化部门为使“唱采茶”的表演向程式化、规范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

第一,编写教材规范采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文化部门曾组织专业人员针对采茶的特点编写了《采茶表演程式十二套》、《如何表演采茶戏》、《采茶戏的基本功》、《采茶在舞台上的行为》等有关教材,为各地采茶团队排练剧目、规范表演作参考借鉴,对改革和发展采茶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二,举办培训班,提高表演水平。几十年来,文化部门先后不断举办培训班,在一九八二年一次全地区性的采茶戏专题研讨会上,从事多年采茶戏研究和演出的老艺人和艺术家,对如何发展采茶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考核发证,加强管理,鼓励采茶团队到民间去演出。一九八二年,全地区核定发证的采茶团队有685个。第四,鼓励创作现代剧目,辅导排练,不断提高采茶戏的质量和表演水平。各县(区)文化部门一直以来都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到乡镇辅导采茶戏团队进行剧目创作和排演。据不完全统计共辅导293个采茶队,指导创作现代戏一批,排演传统和现代剧目237个。经过辅导的采茶戏演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专家的好评。一九八九年八月,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南宁召开全国“明清俗曲”历史研讨会,会议期间,历史学家和戏曲研究工作者戈定楞、顾建国、吴辰海、江波等人专程到钦州观看采茶戏的演出,观后对钦州“唱采茶”做了很高评价。着名历史学家戈定楞在留言薄上写道:“采茶艺术效果好,民间文化是个宝”。

钦州的采茶戏之所以流传很广,是因为群众喜闻乐见。逢年过节、婚姻嫁娶、满月做寿、甚至安葬先辈,群众都喜欢请采茶戏演唱一出。采茶戏的演出场地很简单,街头巷尾,村边地角,拉一块布幕点燃火把就可以开台。简单到真正是把“蓝天作幕大地做舞台”的境地,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群众听到“开台茶”的锣鼓一响就会蜂拥而至,或站或坐,看得嘴巴仰仰,听得两耳摇摇。

“唱采茶”是钦州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已深入到群众的心,所以流传很广。

分享到:

上一篇:吉安采茶戏起源   下一篇:钦州采茶戏特色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