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特色的二人台在表演方面,根据剧情的不同,形成了载歌载舞的“带鞭戏”和重唱工、做工的“硬码戏”。二人台的舞蹈形式有“里外罗城”、“大圆场”、“套月儿”、“蜂儿扑瓜”、“大半月儿”、“风旋门”、“药葫芦”、“大十字”、“搬门”、“天地牌子”等。此外,旦角的舞蹈动作是“打闪”,即右脚别于左腿上,双臂画弧形,身子稍斜。在定襄秧歌舞步基础上,吸收戏曲旦角“卧鱼”身段而创造,为其他剧种所罕见。二人台演出有一套旧习惯,一般先由丑角上场说“千克”,“千克”都是第三人称的段子,由演唱者自己选取。通过问答的方式“叫门对子”把旦角叫上场接演正戏。正戏的表演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俗称“带鞭戏”(如《打金钱》)以抒情性的歌舞取得观众喜爱。起舞时,折扇二人都用,霸王鞭系丑角专用,舞双鞭时舞姿犹如蛟龙盘柱,上下翻飞。手绢系旦角专用。二人台吸收二人转耍手绢的技巧,将手绢改为八角型,并发展为各种舞姿。歌舞大都由慢转快,高潮后嘎然而止。另一种是侧重于唱的情节戏,俗称“硬码戏”。主要采取跳进跳出方式表演(如《走西口》、《下山》、《小放牛》、《打秋千》)这类戏表演比较接近生活,但是也有少数一些虚拟、夸张的动作(如旦角的摸鬓、走碎步、开门、关门;丑角的出场亮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