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二人台的形成

东路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西部的集宁、兴和、商都地区及张家口地区坝上一带,为地方剧种。它是在“民歌”、“社火”、“打坐腔”的基础上产生的。

东路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西部的集宁、兴和、商都地区及张家口地区坝上一带,为地方剧种。它是在“民歌”、“社火”、“打坐腔”的基础上产生的,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它吸收了民间曲调,“社火”的舞蹈动作,“打坐腔”的演唱方法,逐步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演出形式——二人台。

东路二人台产生的年代,并无文字记载,据老艺人郑明礼(骆驼旦)谈,光绪十六年(1890年)就有了业余性质的二人台。

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广大劳动人民,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受盘剥。少知识,没文化,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愚弄。为了求得人身自由,他们不得不利用一种简洁易懂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希望,于是便有了民歌。当时流行的民歌有《爬山调》、《烂席片》、《信天游》等。这些民歌流传在田间地头,街头院落,男女老少,都会演唱,这便是二人台的前身。

分享到:

上一篇:东路二人台传统剧目   下一篇:阳高二人台的艺术形式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