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二人台

在二人台的形成过程中,蒙古族民间艺人荣双羊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初年,荣双羊改变“丝弦坐腔”形式,开始分角色化妆演唱,对二人台的定型、流传和发展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使二人台艺术在演出中出现了重大突破。

在二人台的形成过程中,蒙古族民间艺人荣双羊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初年,荣双羊改变“丝弦坐腔”形式,开始分角色化妆演唱,对二人台的定型、流传和发展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使二人台艺术在演出中出现了重大突破。荣双羊曾来河套的安北、五原、临河一带演出,把二人台艺术带进了河套地区。1931年(民国20年)后,计子玉、樊六的二人台小班曾入套在安北、五原、临河等地流动演出。其中计子玉还在河套教出了不少徒弟。1933年(民国22年)后,河套开始有了固定的二人台职业小班。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巴盟地区共有二人台职业小班20至30个。这些小班少则5人,多则十几人。其中比较有名气的二人台小班有樊二仓、宋其子小班,活动于五原县和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部分地区。霍存柱、刘毛匠小班,活动于临河、杭锦后旗地区和磴口县部分地区。于八、朱银全、张根旺小班,活动于狼山湾及乌加河一带。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土默川平原是孕育二人台艺术的摇篮,解放后,二人台艺术在土默特右旗有了长足发展,先后在内蒙古和全国举行的相关大赛中创下佳绩,荣获多个地方和国家奖项。数据显示,目前全旗参与从事二人台事业的剧团、艺术学校等达到2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3000多人。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蒙汉人民最熟悉和喜爱的艺术品种之一。

分享到:

上一篇:山西二人台   下一篇:二人台简介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