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历史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修撰成书的《潞安府志》卷八记有长子县知县王巨源曾禁“丧葬演戏”一事,称“富室旧用梨园送殡,今奉严禁,用者渐少”。这说明18世纪上党地区的戏剧演出活动已相当频繁。另外,乾隆年间已有山西泽州罗戏和黄河以北卷戏的戏班,以及由梆、罗、卷戏组成的三合班在开封城内活动的记载(见清李绿园

上党梆子起源

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今山西晋城)。虽...[查看全文]

鼎盛的上党梆子

清咸丰间至抗日战争以前(1815~1937),是上党梆子的鼎盛时期。晚清时,壶...[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形成与发展

上党梆子又称“大戏”、“上党宫调”,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是山西省的地方...[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发展过程

上党梆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这中,名角竞秀,人才辈出。着名的老艺人杨清海,...[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起源于明代末年

上党梆子起源于明代末年。音调高亢明朗 ,粗犷朴实 ,音乐曲调丰富,音响强...[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形成于泽州

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今山西晋城)。虽...[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鼎盛时期

上党梆子在山东菏泽地区和河北永年县还有两个嫡亲姐妹剧种--枣梆和西调。清...[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早期歌舞戏曲的熏陶

1960年,长治市市区分水岭战国古墓葬中,发现编钟10件。1972年又在同一地方...[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历史溯源

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今山西晋城)。虽...[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形成发展

1960年,长治市市区分水岭战国古墓葬中,发现编钟10件。1972年又在同一地方...[查看全文]

上党地区民间艺术的哺育

上党地区有着历史悠久的,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直到现在还可窥见它们与...[查看全文]

上党地区乐户演出的导引

乐户的最早记载见于《魏书·刑罚志》。明洪武年间任夏辅官的杜是壶关人,告...[查看全文]

外来剧种对上党梆子的催生助产

上党梆子有些老人说:”咱这大戏是从宫里传出来的。“(”大戏“是20世纪30...[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诞生(二)

上党地区民间音乐组织八音会很普遍。只要有十几户的村庄,酒会有八音会;大...[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诞生(一)

1960年,长治市市区分水岭战国古墓葬中,发现编钟10件。1972年又在同一地方...[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诞生(三)

乐户的最早记载见于《魏书·刑罚志》。明洪武年间任夏辅官的杜是壶关人,告...[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诞生(四)

明太祖第21子朱模,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沈王,永乐六年(1408)就藩潞...[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起源

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今山西晋城)。虽...[查看全文]

鼎盛时期的上党梆子

清咸丰间至抗日战争以前(1815~1937),是上党梆子的鼎盛时期。晚清时,壶...[查看全文]

上党梆子的传承发展

上党梆子包含有多种声腔,从中可考察戏曲声腔历史流变的现象。目前由于受到...[查看全文]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