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河采茶戏演出剧目均以袁州方言为其舞台语言,配以当地采茶小调和乡土民歌等,演出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戏,表现的多是下层人民的生活,深受群众喜爱。明、清以来,袁州农村的庙地或集市之中大都建有戏台,供班、社演出。清嘉靖年间,袁河锣鼓戏进城市演出,不仅普通百姓爱看,就连当时朝廷的兵丁也相互和唱起来了。因其表演粗俗、唱调淫俚,加之有的节目内容反映了对时政的不满,故一直被统治阶级所鄙视,甚至禁演。由于这一剧种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禁戏虽严,但在农村的班、社仍然不断发展。民国前后,袁河锣鼓戏在民间十分盛行,先后建立了18个有名的戏班子。建国后,在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袁河采茶戏得以全面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