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调的产生与兴盛

茶树一般生长在较为集中的区域,而采茶的多是女性,就使得妇女在劳作过程中有一个接触群体的机会。每当茶季来临,她们就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茶山茶园之中。

茶树一般生长在较为集中的区域,而采茶的多是女性,就使得妇女在劳作过程中有一个接触群体的机会。每当茶季来临,她们就成群结队的出现在茶山茶园之中。采茶使得妇女们改变了传统的“长在深闺人未识”的情况,让她们走到室外,参加田问劳动,而且这是一个与男性隔绝的世界,于是女人们的心灵得到充分的释放,感情得到真实的宣泄。这漫山遍野、碧绿青翠的茶树,以及在大好春光中劳动的愉悦心情,激发了女人们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唱歌;于是,茶歌就这样慢慢诞生了。

有一点要说明的事,在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的社会里,特别是明、清以来,耕读传家,耕读诗书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农民们一边耕种,闲下来一边勤读诗书,并以此为豪。而女人们也在这样的传统中耳濡目染,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所以采茶女们只要有她们所需要的曲调,机型创作几句茶歌是不难办到的。同时她们也有能力将流传下来的民歌及来自外地的民歌加以即兴的创作何改编,就是采茶女们这种不自觉的艺术创作,采茶调就自然而然的萌发了。由于采茶调清新自然,内容大多贴近生活,以情歌为主,且描写的多是乡野村姑的爱情及生活,符合生活存社会底层的人们的欣赏口味,所以采茶调一经唱响便引起广大妇女们的强烈共鸣,更激起了她们被儿干年的封建理念压制在心底的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于是唱茶歌就成了特定地区的民风民情。

采茶是近代农业文明的宏观设计,它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由此也产生了茶歌,茶歌因为产生在相对封闭的山区,便具备山地文化的特征,同时茶歌的很多曲目又是以“茶”为主题的。它又不可避免的具备了茶文化的特点。山地文化和茶文化都是人们易于接受,易于掌握的文化形式,于是茶歌产生后人们争相传唱,当茶歌唱遍茶山,唱彻茶季时,已成为一种时尚,必然会向外传播。初始的采茶调的传播是通过茶贸易实现的,茶贸易是黄梅人与外界物质意义上的交换,更是信息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它使得采茶调迅速向外流传的同时,也使得黄梅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为采茶调起源于湖北黄梅一代,故此,人们称之为“黄梅采茶调”。清同治年间,江西何炳元曾作诗:拣的新茶倚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为何不唱江南曲,尽作黄梅县里腔。这里的“黄梅县里腔”指的就是黄梅采茶调,可见采茶调的传播之广,以及深受人们喜爱的情形。

分享到:

上一篇:采茶调向黄梅戏的演化   下一篇:赣南客家采茶戏的历史发展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梨园资讯|名家名段|戏曲人物|戏曲伴奏|戏曲曲谱|戏曲台词|戏曲文献|梨园漫话